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 第11课 古代日本 / 编号:24036998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

日期:2025-10-07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日本,大化,改新,土地,贵族,庄园
预览图 0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11课 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大化改新,认识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地理位置: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地理环境特点: 岛国,岛屿众多 山地众多,平原少 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一、6世纪前的日本 2、兴起: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一、6世纪前的日本 3、统一: 3世纪大和国出现。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4、大和国的统治: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实质:奴隶主贵族政治 贵族 王室 田 部 海 部 农业 海洋捕捞 棉纺织业 锻冶部 织锦部 冶铁炼钢 “部民制” 私有领地 土地私有制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于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一方面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另一方面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使皇权旁落。 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大和国统治出现危机 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 7世纪,大和皇族发动政变暗杀了苏我入鹿,并消灭了苏我氏宗家,孝德天皇即位,开始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浩浩荡荡的改革。 孝德天皇 (645-654年在位) 二、大化改新 2、内容: 时间 人物 学习重点 内容 政治 经济 意义 646年开始 孝德天皇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赐国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国 二、大化改新 3、特点: 日 本 公地公民制 班田收授法(口分田2段)租庸调制 (稻2束2把,承担力役及代纳物) 唐 朝 封建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丁男分得100亩) 租庸调制 粟2石,服劳役20天或纳绢3尺/天 经 济 政 治 大化改新是学习和效仿唐朝的产物 二、大化改新 4、意义: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经济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天皇制中央集权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国有,征收赋税,发展迅速。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性质:中央统治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变革。 二、大化改新 日本的和同开珎 开元通宝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三、幕府统治 1、封建庄园: 背景: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原因: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入、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特权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10世纪左右,日本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庄园。 三、幕府统治 2、武士与武氏集团: 目的: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成员: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 性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