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 编号:24036311

第18课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0-07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抗战,敌后,日军,战场,会战,作战
预览图 3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过关】 正面战场的抗战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时间 1938年3月 指挥官 李宗仁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武汉会战( 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战) 时间 1938年 6月—10月 重要战役 万家岭战役 意义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广州、武汉失陷后) 枣宜会战 典例 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第三次长沙会战 概况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获胜 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中国抗战最大的一次败仗 背景 随着敌后抗战的发展,正面战场军事压力有所减小,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概况 1944年,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大片土地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1937年9月,山西平型关 作战部队 林彪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意义 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概况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 块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指挥 中枢 延安 伏击战的胜利 概况 根据地军民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 黄土岭伏击战 歼灭日伪军9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日本媒体懊丧地说“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百团大战 时空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华北广阔的地域 特点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对日军发起主动进攻 战果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方交通线近2000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反“扫荡”作战 表现 敌后军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其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敌后战场的作用 战果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 万余人 地位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坚持全民族抗战 背景 (1)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2)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伏击新四军,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进行坚决回击,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的图谋,并重建新四军军部。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表示今后不再“剿共” 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和人民团体 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抗日战争期间,台湾人民通过举行反战暴动、开展游击斗争、抵制奴化教育等方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 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 的东方主 战场 历史背景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四国领衔,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主要贡献 1942年初,在仁安羌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解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