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地壳(qiào) 仰之弥高(mí) 兀兀穷年(wù) B. 校补(jiào) 锲而不舍(qiè) 沥尽心血(lì) C. 赫然(hè) 炯炯目光(jiǒng) 群蚁排衙(yá) D. 函寄(hán) 目不窥园(guī) 迥乎不同(ji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裁 高标 心不在焉 潜心惯注 B. 深霄 梳头 慷慨淋漓 锲而不舍 C. 硕果 澎湃 警报叠起 炯炯有神 D. 弥高 钻探 气冲斗牛 目不窥园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 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对他的观点议论纷纷。 C. 闻一多先生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D. 他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如同一棵挺拔的松树,真有气冲斗牛之势。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总领全文,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B. 文章第一部分写闻一多先生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了他的学者风范;第二部分写闻一多先生 “说” 了就 “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了他革命家的胸怀。 C. 文中的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为了救国。 D. 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如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 “说” 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 “说” 了,跟着的是 “做”。这不再是 “做了再说” 或 “做了也不一定说” 了。现在,他 “说” 了就 “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 年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 “说” 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 “做” 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言” 和 “行”。 ⑨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⑩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闻一多先生 “说” 了就 “做” 的特点?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这句话的含义? 4.选段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