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一单元 / 4 孙权劝学 / 编号:22080973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学习,学生,分析,文章,课文,人物
预览图 4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孙权劝学》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共四篇文章,《孙权劝学》处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这些名人都是璀璨的明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文在延续前面三课展现名人风采的同时,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文章只有129个字,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学情分析】 一、知识经验: 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已经接触过几篇文言文,如:《陈太丘与友期行》《狼》等,但学生文言实虚词较多的文言文的学习还有较大的难度。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比较少,对文中的“当涂”“往事”“乃”“及”等文言词语接触比较少,所以对课文的翻译存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积累的文言实虚词比较多,能比较容易的翻译课文,有的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才能翻译课文。 二、生活经验: 学生有过自己读书的经历,对文中的历史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难。所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一定的帮助。多角度分析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三个人物。 三、策略经验: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翻译课文,能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课文编成小故事讲述出来。学生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比较陌生,在课上继续联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用恰当的语言和方法分析孙权、吕蒙、鲁肃这三个人物的形象。多读多体会 【教学目标】 1.能够梳理人物语句关系,读懂文章内容。 2.能体会孙权“劝学”的高明之处,理解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3.能尝试吕蒙推辞孙权的后续描写。 4.能体会鲁肃对吕蒙苦学成才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材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材难点】 揣摩语气,分析人物。 【新课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层次结构】 明确: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孙权析学--吕蒙就学--鲁肃鉴学--吕蒙论学--肃拜蒙母。 【中心思想】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也告诉了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在我们这个年龄,学习十分重要,老师在课堂的最后依然要送同学们几句名言,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愿同学们都能热爱学习,与书籍相伴,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筑梦扬帆。 设计意图:名言善诱劝读书,让学生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全文分析】 二、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根据你们的学习经验,你觉得本课我们应重点学习什么。(提示:知识、写法) 认定目标:学生根据所学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师总结出示目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