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生活之美》教学设计(第2课) 课题 生活之美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感知作品中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元素所传达的美感,以及作品所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提高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鉴赏方法,尝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创意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鉴赏方法,尝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21世纪教育网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以 “生活之美” 为主题,通过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包括油画、国画、雕塑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主题。教材设置了多个任务,如欣赏美术作品感受人民生活变化、分析画家如何表现生活美好、思考通过哪些题材体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等,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美术鉴赏知识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美术作品,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但对于系统的美术鉴赏方法还不够熟练,缺乏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一定的感知,但可能较少从美术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将生活体验与美术作品相结合,提高审美素养和艺术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从构图、色彩、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与生活、时代的紧密联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生活之美和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避免表面化的欣赏。启发学生将所学的鉴赏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作品分析中,培养学生独立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法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播放一段视频,呈现日常生活中感觉幸福的美好瞬间,如美丽的自然风光、温馨的家庭场景、热闹的街头活动等,提问学生“你还发现哪些生活中的幸福?”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问:“那么艺术家们是如何用美术作品来表现生活之美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术作品的世界,去探寻生活之美。” 观看视频,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幸福的看法。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地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之美的关注和兴趣,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知讲解 1.幸福与美术作品21世纪教育网展示《天安门前》《往事演奏家》《五香人生》《春的消息》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内容,提问:“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你们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幸福?”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美术作品与幸福生活的关联,简单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时代生活的反映。布置任务一: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画家笔下人民生活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引导学生欣赏《美好生活奔小康》等作品,感受画家笔下人民生活的变化。2.作品分析与鉴赏方法以《雨过天晴》为例,详细介绍其创作背景:1962 年王大同生病住院时,看到阳台凳子上蹲着的白衣姑娘擦玻璃,阳光勾勒出其发亮边线的画面,激发了创作灵感。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和形象塑造等方面深入分析作品,提问:“画面的构图有什么特点?色彩是如何运用的?白衣姑娘的形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和精神风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适时给予指导和总结,系统讲解美术鉴赏的方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