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 编号:22305681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前、课中、课后练

日期:2025-02-12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发展,变化,社会,中国,近代,活的
预览图 0
平行卷5284027—【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剪辫、易服、劝禁缠足;鞠躬、握手礼;“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总体上,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   、   的特征。 【答案】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存、多元发展的特征。 故答案为: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相关知识的掌握。 2.(2024八下·从江月考) 【工程奇迹】2018年10月23日,    正式开通。其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答案】港珠澳大桥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其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故答案为:港珠澳大桥。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交通、通讯的发展。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预习本课知识,填写下表。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 张謇 荣氏兄弟 卢作孚 侯德榜 发展历程 产生阶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再度受挫 一战后 发展特点   社会生活变化 交通通讯变化 表现 19世纪70年代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人 影响   社会习俗变化 表现       习洋俗 趋向 新旧并星,多元发展,保留民 族特色 区域发展不平衡 【答案】 民族资 本主义 的发展 代表人物 张謇 荣氏兄弟 卢作孚 侯德榜 发展历程 产生阶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再度受挫 一战后 发展特点 艰难曲折发展,总体水平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分布在沿 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社会生 活变化 交通通讯变化 表现 19世纪 70年代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 影响 方便出行,促进商品流通;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社会习俗变化 表现 剪发辫 易服饰 改礼节 习洋俗 趋向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保留民族特色 区域发展不平衡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张謇兴办实业;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侯氏制碱法;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经济和社会的生活的变化。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新中国成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