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第5课 三大改造 / 编号:22305969

【精品解析】平行卷5284100—【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

日期:2025-02-12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材料,运动,建设,什么,中共,农村
预览图 0
平行卷5284100—【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 1.1956年9月,   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国变为先进的   国。此后,中国开始   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中共八大;主要矛盾;农业;工业;大规模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故答案为:中共八大;主要矛盾;农业;工业;大规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相关知识的掌握。 2.(2023八下·丹东期末)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民生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还有占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的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1967年,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摘自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材料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____”的高潮和 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四: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她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 (1)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新中国开展什么运动?这次运动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应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这一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将材料三划线处内容补充完整。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调整了国民经济 (4)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对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有什么认识? 【答案】(1)运动:土地改革;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作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的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1)运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初期,封建土地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