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于是成为了当年最热的话题之一。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党中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前,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6G、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甲】2023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6.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4.5%。【乙】在科技创新方面,2023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激发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2024年,围绕数据要素市场的第三产业快速兴起,数字金融、数字健康、数字文旅、数字科创等产业涌现出大量新模式。可以说,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态势良好。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等于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不是对立关系,我们要思考如何使用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新”促“旧”,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还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方面来开展,不要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只搞一种模式,应先立后破、循序渐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国经济有望走出一条质量更优、动力更充沛的增长路径。 (取材于胡火明、武玥彤等的文章) 材料二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蓬勃兴起,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阶段。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有可能颠覆我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于以往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要求我们打破依靠传统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树立完整、准确、全面的新发展理念,形成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在创新。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二要进一步发展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新金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有序流向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数智转型。三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在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靠“人”,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强创新教育,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居世界第一。【丙】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6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累计培养超过6000万名工程师,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每年理工科毕业生数量超过300万,远超其他国家,潜在工程师群体的规模优势明显;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华裔科学家和专家众多,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庞大,可为前沿技术突破和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效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