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 / 高教版(2023)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 / 第11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 编号:22642547

第11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民事,法律,活动,行为,从事,应当
预览图 0
(课件网) 第11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 第11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第1框 民事活动要守法 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懂得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增强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想 一 想 童年版《民法典口诀歌》 【微视频】 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与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有关的活动,一般都属于民事活动。民法是规范民事活动,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息息相关。 我国民法规定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中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合法与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既是贯穿整个民事立法与司法的指导思想,也是民事活动的基本遵循。 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个人不分男女老少贫富和职位高低,企业不分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其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均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思,自愿从民事活动,自觉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公平是民法的基本价值追求,民事主体应当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分配权利与义务,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个人不分男女老少贫富和职位高低,企业不分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其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均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应当遵循诚信原则。诚实守信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准则。 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是我国民法典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民事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符合法定的有效条件,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达到预期的目的。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的不同,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其对应的后果分别是行为有效、行为效力待定和行为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人们所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果一方受到对方的欺诈或基于自己的重大误解,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或者受到胁迫而实施了不情医的行为,受损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销该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违反强制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违法者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组讨论 我们身边的民事活动都有哪些 举几个例子 民法典之霸座篇 【微视频】 民法典之打赏篇 【微视频】 第2框 民法保护我们的权利 第11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微视频】 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人格权 身份权是基于家庭和亲属关系而享有的权利,包括配偶权、亲属权、监护权等。 人格权是基于人的身体和人的尊严而享有的专属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受法律保护,侵犯人身权应当承担相应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