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客至 / 编号:22662530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学生,诗歌,杜甫,学习,客至,他们
预览图 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客至》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及写作本诗时的时代背景。 2、理清诗的感情变化,读懂诗的内容。 3、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手法的探究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诗的感情变化,读懂诗的内容。 2、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手法的探究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与本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诗歌,把握本诗的内容,能从景与情的关系赏析诗歌,提高学生对诗词感悟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词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闲适的情怀;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诗人正确面对人生,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诵读法: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客至》,让他们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的情感。诵读时,注意把握诗中的重音、停顿和语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鼓励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客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境。同时,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动画演示等方式,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分析诗歌,并合作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高考链接:通过苏辙《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真题的练习,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抢答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①( ) , 城 春 草 木 深 。(国破山河在) ②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⑤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⑥(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 ⑦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客至》。 (二)背景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后世又称杜拾遗、杜工部。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尤其是“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被广为传诵,这些作品都收集在《杜工部集》里。   杜甫生活的时期,正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们生活困苦,它的诗歌大多着眼于现实生活,描写底层人们的悲苦生活状况,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在严武的接济下,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暂时有了保障,安定下来。《春夜喜雨》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上元二年春,崔县令到草堂拜访杜甫,杜甫见到好友,高兴万分,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三)学习新课。 活动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重点强调以下字音:“舍”(shè)、“径”(jìng)、“蓬”(péng)、“樽”(zūn)、“醅”(pēi)、“只”(zhǐ)。 划分节奏: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