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 语文(一)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 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 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的 ..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关键时期的今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 要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和强大支撑,迫切需要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发扬科学家精神,破解时代难题,回应 人民期待,推动国家向科技强国迈进。 器 回顾百年,华夏大地上的科学史,本身就是一部书写科学家精神的历史。作为科技后发国家,从科技 落后、一穷二白到大桥飞跨、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巡天…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史上,最重的底色是 科技报国、科技为民的爱国情怀。“怕家国难安!怕人民受苦!怕受制于人!”一这是一位雷达专家的 翻 心声;“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复兴”一这是一代代科学家的自我期许、使命担当。 科学家精神有丰富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第一要义,是灵魂。科技工作者从事何 种研究,有“小我”的兴趣使然,更多则来自“大我”的使命驱动。袁隆平院士年轻时眼见饿殍而痛心,把 “解决吃饭问题”当作终身追求;“稀土之父”徐光宪,因为国家的需要而5次改变研究方向。科技工作是 部 艰苦的跋涉,有时会板凳一坐十年冷,有时会隐姓埋名数十年,有时会上下彷徨苦苦追索,这些孤独、艰苦 甚至清冷的过程,背后支撑的正是强大的精神、火热的灵魂。 科技从来不只是实验室里的计算与推演。在人类发展史上,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 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形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 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对科技工作者来说,这两个“自”字,饱含国家和人民的期待,饱 含时代召唤和崇高使命,也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大展身手、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 (摘编自鲁珊《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 材料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 【高三核心模拟卷(下)·语文(一)第1页(共8页)】2024~2025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 语文(一)参考答案 1.C(“这导致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错,强加因果,从材料二可知,前后句并无因果关系。) 2.A(B项,“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前沿问题已取得了重大突破”错,从材料二“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宇宙演化和意识活动 机理等重大前沿问题有望取得突破”可知,选项变未然为已然。C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遭到破坏”错,材料二中并未 提及相关内容。D项,从材料二“做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篇大文章,要顺应科学研究边界、研究范式、技术趋 势等发展变化,强化制度供给…”可知,选项条件关系倒置。) 3.B(B项的藿香小可乐不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不属于新质生产力:A项的自动化立库,C项的光伏发电、D项 的量子卫星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属于新质生产力。) 4.①引用雷达专家的心声,科学家的自我期许,有力地证明了爱国情怀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史的重要底色,增强了论证的 权威性和可信度。②列举袁隆平、徐光宪的事例,说明了科技工作者从事研究更多来自“大我”的使命驱动,体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