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下册 / 第一单元 / 4 / 4.2 *扬州慢(淮左名都) / 编号:22677761

《扬州慢》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4-05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扬州,之悲,黍离,姜夔,长调,至日
预览图 9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吟诵,置身诗境,体味作品的黍离之悲。(重点) 3. 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艺术手法。 (难点) 4.体会作者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培养爱国情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唐代〕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纵游淮南 张祜 〔唐代〕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题目解读 扬州别称: 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邗(hán) 、南兖(yǎn)州 关于作者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学家、“格律派”词人、音乐家,擅长创作“自度曲”。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姜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与金隔淮相守,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21岁的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写作背景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慢 姜夔(kuí)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韵脚为 ing/eng: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深沉、感伤的情感。 ( chún xī ) jì (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理解词意 赏析小序 小序主要交待了哪些信息?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所感 写作缘由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