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 / 教科版(2024) / 七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互联网安全——守护网络净土 / 第1课 共建共享网络安全 / 编号:22681052

【教科版2024】信息科技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共建共享网络安全》 教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初中信息技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网络,网络安全,信息,案例,诊断,个人
预览图 4
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共建共享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课题 共建共享网络安全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通过银行卡盗刷、信息倒卖等案例,识别网络诈骗、隐私泄露风险,形成上网行为留痕的预警意识。计算思维:利用计算思维方法将碎片化案例(如信息倒卖、网络谣言)整合为系统性校园网络诊断报告,设计涵盖技术防护、法律合规的综合解决方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使用互联网应用时,能够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基本防护,会使用加密软件对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保护,维护网络安全。信息社会责任:结合造谣案理解《网络安全法》,在网络社交中做到不传谣、不转发隐私信息,履行公民监督责任。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银行卡盗刷、订单号篡改等案例中的信息泄露路径,掌握个人信息防护技能及网络诈骗识别方法,提升风险预警能力。结合古里水电站网络攻击事件,理解网络安全对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影响,建立“网络安全即国家安全”的全局认知。运用《网络安全法》条款剖析网络造谣案例,明确网络发言的法律边界,培养用法治思维规范日常网络行为的意识。 教学难点 从技术逻辑层面解析订单号篡改漏洞的成因及防护逻辑,将其转化为校园Wi-Fi管理、用户数据加密等具体防护措施。将碎片化案例(如信息倒卖、网络谣言)整合为系统性校园网络诊断报告,设计涵盖技术防护、法律合规的综合解决方案。将抽象法律条文(如“不传谣不泄密”)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行为准则,引导学生主动监督、举报校园网络中的违法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聚焦网络为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建立了互联互通的虚拟空间。但是,网络空间也会存在不安全因素,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维护网络安全,是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制订校园网络安全诊断报告。2.探索诊断报告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思考?诊断报告应该涉及哪些问题?作为中学生,我觉得应该了解网络安全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性,学习国家颁布的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哪些网络安全问题的预防措施。播放视频《网络安全宣传片》。 学生分组列举自己或身边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如密码泄露、网络诈骗等),用便签纸贴在黑板上的“校园网络漏洞地图”中。观看视频后,小组合作绘制“校园网络安全诊断树”,树干为“诊断方向”。 通过具象化生活案例,让学生感知网络安全问题的普遍性和贴近性,激发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通过可视化思维工具(诊断树),培养学生结构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诊断报告的构成要素。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制订校园网络安全诊断报告,小艾和同学们一起查询有关网络安全的典型案例。针对下面这些真实、鲜活的案例,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小艾分享的案例:小明到银行取钱时发现,银行卡中的1万元只剩下了500 多元,他当即报警。警方调取的银行资料显示,事发两天前,小明的银行卡被人分多笔盗刷。经过调查,警方初步判断是小明连接了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导致银行卡信息被盗。二、议一议网络安全从数字空间延伸至现实世界,并与个人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请结合小艾分享的案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个人用户容易遇到的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针对这些威胁,如何进行个人网络安全防护?把讨论结果写在下表中。三、能量加油站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针对个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