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2024) / 九年级下册(2024) /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 编号:22683873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课时)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初中化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溶液,蔗糖,分子,物质,固体,溶解
预览图 0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成语“上善若水”指具有最完美道德的人跟水一样,造福于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水是生活中常见的溶剂,以下厨房中的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味精 B.花生油 C.料酒 D.白糖 2.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混合物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 (   ) A.均一、稳定的 B.久置不分层的 C.无色、透明的 D.混合物 4.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修车工人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涤剂洗去抽油烟机上的油污 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D.用水冲洗试管内的固体粉末 5.以下是一些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6.将蔗糖放入水中,蔗糖会“消失”,最后形成均一、稳定的蔗糖溶液。关于蔗糖溶解过程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蔗糖分子是构成蔗糖的最小微粒 B.蔗糖分子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间,说明水分子之间有空隙 C.蔗糖不断向水中扩散,说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断运动 D.形成溶液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不再运动 二、非选择题() 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 A.医用酒精 B.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C.蒸馏水 D.糖水和食盐水的混合物 (2)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蔗糖溶于水并搅拌均匀后上、下甜度 (填“相同”或“不同”),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3)生理盐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证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均一、 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8.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蔗糖放进水中后“消失”的原因: 。 (2)氯化钠固体放进水中后“消失”的原因: 。 第2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 A.氯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2.市场上的一种罐装饮料的饮料罐夹层中分别装入了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氯化钠 D.硝酸铵 3.下列溶液中,能导电的是 (   ) A.蔗糖溶液 B.食盐溶液 C.酒精溶液 D.碘酒 4.在医院做心电图检查时,在皮肤上涂抹少量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自由移动的 (   ) A.水分子 B.钠离子和氯离子 C.氧分子 D.氯化钠分子 5.向如图所示试管的水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后,弯曲的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   )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C.a、b液面均无变化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非选择题()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进行实验] 室温下,分别称取一定量的 NaCl、NH4NO3和NaOH固体,再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操作①是 ,操作③的目的是 ,请改正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2)为了便于比较,该实验方案中需注意 、 和 必须相等。 (3)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高于室温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反思与评价] (4)溶解NH4NO3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成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