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世界屋脊 1. 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A 山脉以西,昆仑山脉—B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 地形 (1)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 ———之称。 (2) “远看是山,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 气候:具有独特的 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强烈。 4. 河流:青藏高原是① 江、②黄河、③澜沧江、④ 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 高寒牧区 (1) 发展条件: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耐寒的高山 广布,生长着能适应 、 、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2) 畜种: 、藏绵羊、藏山羊。 2. 河谷农业区 (1) 发展条件:日照 ,气温较高,昼夜温差 ,土质较肥沃。 (2) 分布:南部的 谷地,东部的 谷地。 (3)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3. 生活习俗 (1) 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 ,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 茶。 (2) 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 光照充足不等于热量充足 光照侧重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生长;而热量与温度高低有关,热量影响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等。光照充足不等于热量充足,如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一般来说,气温高的地区,热量充足,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读青藏地区范围图,完成1~2题。 1. 对青藏地区地理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 B. 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C. 位于横断山脉以西 D. 北界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2. 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地势低平,河流稀少 ②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③ 森林茂密,红松之乡 ④ 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下图为我国青藏地区图,卓玛的家乡在该区的河谷地带。读图,完成3~4题。 3. 卓玛身穿的服饰以及直播带货的家乡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 A. 壮族服饰、葡萄 B. 藏族服饰、青稞 C. 蒙古族服饰、椰子 D. 傣族服饰、大豆 4. 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 A. 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 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 种植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青稞是藏区居民主要粮食作物。读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5~7题。 5. 青稞主要分布在 ( ) A. 藏北温泉区 B. 藏西北湖泊区 C. 藏南森林区 D. 藏东南河谷区 6. 西藏种植的青稞穗大饱满,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较低,病虫害少 B. 二氧化碳浓度高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地势高,降水丰富 7. 西藏湖泊众多,其水源主要来自 ( ) A. 大气降水 B. 冰雪融水 C. 河流水 D. 地下水 青海省塔拉滩地处三江源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灾害严重。这里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如今的塔拉滩已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图2)。图1为青海省简图。读图,完成8~9题。 8. 青藏高原地区适合发展“光牧互补”,是因为这里 ( ) ① 土地类型以草地为主 ② 海拔低,气温高,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③ 地处高原地区,阳光照射强 ④ 地狭人稠,污染严重,空气透明度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 “光伏+牧场+生态”模式的优势有 ( ) ① 牧草生长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影响发电效率 ② 清洗电池板后的水,有助于板下植被的恢复 ③ 牧草生长为羊群提供饲料,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④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