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期末专区 / 编号:2277250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初中地理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板块,亚洲,选项,位于,热带,拍摄
预览图 5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一)“远方的家” 专题片拍摄之旅 央视 “远方的家” 专题片拍摄组计划进行一次环球拍摄之旅,第一站来到亚洲。结合所学知识,读图根据材料完成 1 - 3 题。 1.拍摄组到达亚洲后,发现亚洲地域辽阔,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 ) A. 南半球和东半球 B. 南半球和西半球 C. 北半球和东半球 D. 北半球和西半球 2.在拍摄亚洲的河流时,拍摄组发现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这是因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 西高东低 B. 东高西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四周高,中部低 3.拍摄组在亚洲不同地区体验到了多样的气候。在阿拉伯半岛,他们感受到了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这里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B. 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 C. 海拔高,气温低 D. 植被稀少,蒸发旺盛 答案及解析: 1.C:赤道穿过亚洲南部,北极圈穿过亚洲北部,大部分位于北半球;20°W 向东到 160°E 为东半球,亚洲大部分位于该范围内,所以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A 选项南半球范围错误;B 选项南半球和西半球均不符合;D 选项西半球错误。 2.C:亚洲中部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高大地形区,四周多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得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A、B 选项地势描述与亚洲实际不符;D 选项地势特点错误。 3.B: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 选项阿拉伯半岛濒临海洋,并非深居内陆;C 选项阿拉伯半岛海拔较低;D 选项植被稀少是气候干旱的结果,而非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 (二)小明的海外交流之旅 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海外交流活动,他先后去了日本、东南亚和印度。在交流过程中,他对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此读图根据材料完成 4 - 6 题。 4. 小明到达日本后,发现日本多火山、地震。下列关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5. 在东南亚,小明品尝到了各种美味的热带水果。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热量、水分充足 B.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C. 山地多,土壤肥沃 D. 世界对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6. 小明来到印度,了解到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有( ) ①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②消费市场广阔 ③环境压力不大 ④就业机会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及解析: 4. C: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A 选项中印度洋板块与日本所处板块交界不符;B 选项两个板块均错误;D 选项美洲板块与日本无关。 5. A:东南亚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热量、水分充足,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这是其成为世界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B 选项种植历史和生产技术属于社会经济因素;C 选项东南亚山地多不利于大规模种植热带经济作物;D 选项市场需求是社会经济因素,不是自然原因。 6. A:印度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庞大的人口数量也形成了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人口众多会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就业竞争激烈,就业机会并不多。所以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答案选 A。 (三)“一带一路” 贸易往来 “一带一路” 倡议促进了沿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