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 1. 自然地理差异 地理要素 地理差异 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 ,气温逐渐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状分布,逐级下降 2. 人文地理差异 (1) 农业生产的差异: 牧 耕、南 北 。 (2) 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 西 。 (3)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 ,西部 。 (4) 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 ;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喜 ;山西人口味偏 ,以能吃醋闻名。 3.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地 区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mm 耕地类型 以 为主 以 为主 粮食作物 主要是 主要是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传统交通 陆路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 ,墙体较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口诀记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南北分,自然人文差异大;北为旱地种小麦,两年三熟一年熟;北河量小会结冰,汛期短来变化大;落叶阔叶冬寒干,湿润半湿暖温带;秦淮以南多水田,水稻年熟两或三;南河量大汛期长,沙少水位变化小;亚热常绿阔叶林,一月零度线以上。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的分布特点 B. 我国人口具有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C.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D. 我国交通线具有东疏西密的分布特点 ———五一”假期,小丽一家从陕南出发,自驾去革命圣地延安旅游,途中游览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丽在登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诗中描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在假期结束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高速公路受山体滑坡影响而临时关闭。据此完成2~3题。 2.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海陆分布 B. 纬度位置 C. 人类活动 D. 地形地势 3. 小丽在终南山景区内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在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 ) A.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 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的村落景观。读图,完成4~5题。 4. 两图描绘的地区 ( ) A. 甲—泼水节为当地传统节日 B. 乙—河流结冰期较长 C. 甲—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D. 乙—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5. 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南方民居多临水而建主要是因为南方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运便利 B. 北方多为平顶房是因为北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C. 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尖顶房利于排水 D. 南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人类长期适应地理环境的体现 6.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关于下图中地理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B. 图中②线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和湿润地区 C. 甲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 ③线以东地势逐渐降低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迁徙放蜂。读东线放蜂路线示意图,完成7~8题。 7. 东线放蜂路线经过的区域 ( ) A. 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丰富 B. 地形类型以盆地、高原为主 C. 东西差异显著,南北差异较小 D. 有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8. 图中蜂农随时间“追花夺蜜”,其放蜂路线沿线呈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 A. 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常绿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