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甚蕃(fán) 德馨(xīn) 案牍(dú) 周敦颐(yí) B.枝蔓(màn) 苔痕(tái) 淤泥(wū) 隐逸者(yì) C.亵玩(xiè) 濯洗(zhuó) 清涟(lián) 鲜有闻(xiān) D.调琴(diào) 鸿儒(rú) 陋室(lòu) 诸葛庐(lú)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_____ (2)有龙则灵_____ (3)斯是陋室_____ (4)惟吾德馨 _____ (5)谈笑有鸿儒_____ (6)可以调素琴_____ _____ 4.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有仙则名 (2)无丝竹之乱耳 (3)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孔子云:何陋之有? 6. 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 B.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包括座右铭、墓志铭、居室铭。一般是不需要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7.“之”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前置的标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3)无案牍之劳形。(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8. 把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无丝竹之乱耳, 。 (2)谈笑有鸿儒, 。 (3)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5)[《陋室铭》中“ , ———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6)《陋室铭》中用类比方式,引出“ , ———的主旨,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 “ , ———。 9.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日常交际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礼仪用语。请阅读下面表格中列出的几种交际情景中常用的礼仪用语,完成后面的题目。 交际 情景 礼仪 用语 交际 情景 礼仪 用语 交际 情景 礼仪 用语 交际 情景 礼仪 用语 初次 见面 久仰 好久 不见 久违 宾客 来到 光临 请人 别送 留步 请人 原谅 包涵 请人 帮忙 劳驾 麻烦 别人 打扰 托人 办事 拜托 小宇、小浩约好六点钟到小浩家集合,一块儿去打羽毛球。小浩因临时有事外出,来不及通知小宇,请爸爸在家等小宇并向小宇解释。小宇准时赶到小浩家。请你发挥想象,把小浩爸爸和小宇见面的情景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运用上面表格中相应的礼仪用语(至少两个)。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