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综合试卷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作为活动的开场白,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语文中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化密码,只有系统地学习才能破译其中的深意。当我们在《史记》的春秋笔法里体会历史的波澜壮阔时,方知语言文字的穿透力足以让浅薄的表达(àn)_____然失色。这种文化认知的构建需要锲而不舍地积累,就像色彩斑_____(lán)的琉璃,唯有持续擦拭才能露出智慧的光芒。当我们读懂“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之美,当我们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襟怀格局,语言便不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照亮精神世界的璀璨星河。下面让我们了解语文知识,发现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之美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请根据语境,工整地写出语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二、选择题 2.以下是小雅对“为何要阅读经典好书”的回答,其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经典好书,是人类的精神花园。在这里,浮华艳丽的东西将黯然失色,而人性之光会熠熠生辉。深度阅读,是精神的孤独之旅。它需要摒除浮躁,鞠躬尽瘁;它需要锲而不舍,拒绝半途而废。阅读经典,不是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而是为了开阔视野,提升格局,走向精神的丰饶和宁静。 A.黯然失色 B.鞠躬尽瘁 C.锲而不舍 D.大庭广众 3.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下面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数字阅读是对传统纸质阅读的丰富和拓展,具有方便快捷,内容多元,个性推送等优点。②从阅读时间看,数字阅读方便快捷,契合了现代社会特点。③从阅读方式看,能充分发挥智能助手在个性化推送阅读书目、智能化记录阅读过程等方面的作用。④从阅读内容看,以资讯、热点、社会评论等文字或图片为主,有助于打破学生的认知边界,拓展学生的认知壁垒。⑤将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相结合,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阅读世界,让阅读真正随时随地发生。 A.第①句中“具有方便快捷,内容多元,个性推送等优点”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B.第④句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C.第⑤句的语病是缺少主语,可以把“将”字删去。 D.划线处被打乱的三个句子,正确语序应当是②——————。 4.读书,要知人论世。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清明节这一天,大家去祭祖、踏青、吃青团、插艾叶、登高,既缅怀先祖,又享受春天。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乐府诗集》,编者为北宋郭茂倩。 D.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位是韩愈、柳宗元、杜甫、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节选自《木兰诗》) 5.下面是对《木兰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乐府民歌,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B.“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父母姊弟一家热情欢迎木兰的举动,表现了家人们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从正面表现了木兰机智英勇的巾帼英雄形象。 D.诗歌用比喻作结,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既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