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元课时数 8课时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单元名称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展开,核心问题是回答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理论自信。 本单元以哲学的内涵和作用为起点,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思想精髓、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及其重大理论成果,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坚定理论自信;指导学生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是讲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为后面两个单元奠定基础。因此,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逻辑起点和理论起点,起着引领的作用。 学情分析 基于对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作出以下学情分析: 生活处处有哲学,学生可以从生活入手感悟哲学,把哲学生活化,但本单元内容较多、理论性强、涉及较多抽象的哲学概念,而该学段的学生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环节,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研究研讨,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领、观点辨析等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从知识构成来看,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对哲学故事、中外哲学家、哲学的研究对象等有浅层次的了解,能够以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发展等历史以及经济现象,但对其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理了解不多,缺乏哲学理论体系的知识支撑。 从思维能力来看,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心智和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能以抽象思维理解分析社会现象,能以较为清晰的逻辑分析和表述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缺乏唯物论、辩证法的系统思维。 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共参与能力,对世界、国家和当地发展有着较宏观的了解,在思考、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具体思考和具体实践中缺少系统和科学的思维。 单元知识 (核心概念) 结构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 目标 课标要求: 1.1 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1.4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掌握习近平新时代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