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皖江示范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 A.遗址出土有陶器陶片等 B.多人合葬墓里随葬品的形式多样 C.单人墓葬物品逐渐增多 D.陶器绘有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2.据记载: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秦穆公“益国十一,开地千里”。晋秦两国在新占领的地区设郡管理。国君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件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也可以征收一郡财赋。两国设郡的做法( ) A.利于加强疆域治理 B.实现了领土的扩张 C.表明贵族政治结束 D.需要得到周王承认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骑兵和步兵成为绝对主力兵种,但这一时期战争形式也在发生改变,水军一跃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甚至有时左右战争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 ) A.阻碍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反映了南北政权的长期对峙 C.削弱了南方政权的军事实力 D.迟滞了游牧民族的内迁进程 4.唐初名将李靖认为“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而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唐中期,政府允许岭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使得岭南地区“文通经史,武便弓弩,婚嫁礼仪,颇同中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A.儒学复兴运动得到全面推行 B.积极推动各族群交往互鉴 C.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 D.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中心由松江转移到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在手工业的布局上,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这反映出当时的苏州( ) A.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B.雇佣劳动生产方式的盛行 C.商帮主导经济发展 D.产业竞争激烈与动态平衡 6.《海国图志》中记录了众多的“他者”形象,除了传统以华夏为视角的“小他者”外,还有两类“大他者”,其一以英国为代表,其二则是西方的舰船、枪炮等。《海国图志》的这一分类( ) A.突破了传统的“夷夏观” B.凸显了师夷长技的理念 C.孕育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 7.据《清末民变》统计,清末全国“民变”数量变化如下图。此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当时( ) A.民众对共和体制的认同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剧变 C.清王朝灭亡的时代背景 D.同盟会成立的社会基础 8.1930年中央苏区发表通告,要求各支部开展一个发展女党员女团员的大运动,吸收女工、农妇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入团。1932年中央苏区再次掀起发展女党员运动,“不让一个积极进步的劳动妇女留在党外”。中央苏区的这一举措意在( ) A.激发女性的抗日热情 B.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D.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9.下图为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现象( ) A.反对美国垄断中国资本市场B.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C.挽救濒临绝境的民族工商业D.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影响 10.1981年春,上海市政府决定采取边补边种的方式,增补菜田1.7万亩,并将虹桥、新泾两公社改为纯蔬菜生产公社,在增补菜地的布局上由近郊向中远郊地区发展延伸。上海菜地调整源于( ) A.城市人口的增加B.经济特区的建设 C.农业科技的发展D.交通拥堵的缓解 11.玛雅文明的消失是一个历史未解之谜。有学者认为人口爆炸是导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