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高教版(2023) / 基础模块 上册 / 第六单元 / / *庖丁解牛 / 编号:22816869

*《庖丁解牛》课件(共29张PPT)+教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庖丁,庄子,境界,庖丁解牛,原因,之所
预览图 0
课题: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段的基本含义; 2、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3、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2、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庄周梦蝶》的典故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2、《庄子》介绍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这种思想无疑是消极的。 3、解题,播放名家朗读音频 庖:厨师;丁:人名;解:分解、分割 三、赏析内容 1、第一段 (1)疏通字词、段落翻译 (2)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动作娴熟: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音响美妙: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时动作的节奏感,使人觉得庖丁解牛的过程就是一系列艺术化、舞蹈化的表演,这无论是对庖丁本人,还是观赏者,都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2、第二段 (1)疏通字词、段落翻译 (2)“技盖至此乎?” 文惠君对庖丁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 文惠君对庖丁精湛技艺形成的原因产生了好奇,提出问题,引出下文庖丁的解答 3、第三段-记述庖丁的“经验之谈” (1)疏通字词、段落翻译 (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的追求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道”即“道家”的“道”,是庄子学说的灵魂,既承题目“养生主”的养生之道,又启收尾文惠君所说的养生之“道”。 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庖丁谈话的全部内容。 (3)庖丁解牛(达于“道”的境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见无非全牛也” 说明开始解牛之时,尚未了解牛的构造。 第二阶段:“未尝见全牛也” 这是一种技艺境界,做任何事情达到这种境界才算是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第三阶段:“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这是一种精神境界,将牛的构造全都熟悉于心,于是也就不必用感觉器官去感知了。 (4)文章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 对比,突出“道”的重要 “良庖”-结果:“岁更刀”,原因:“割也” “族庖”-结果:“月更刀”,原因:“折也” 庖丁所用之刀-结果:“十九年矣”“若新发于硎”,原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每至于族/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达于“道”的境界之后的谨慎态度。 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缓慢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4、第4段-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