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一中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 C(“领悟了‘道’并依‘道’而行,就能够达到……”错误,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人 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 2.B(A.“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则会让人归隐山林”错误,过于绝对。C 项“完全一致” 表述不妥,原文为“总体一致”。D 项关系颠倒,原文是“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 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 聚中国力量”) 3. B(材料一第二段中涉及的儒家思想是“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 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B 项指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4.①“技”表现为形式、工巧,“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在形式上符合“深山藏古寺”这 一主题,凭借绘画技巧就可以做到。②“道”表现为内涵、神妙,“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 构思巧妙,内涵丰富,表达含蓄:“和尚”暗示了“古寺”的存在;见人不见寺,暗示了“深 山藏古寺”,“藏”这一主题被表现得出神入化,“和尚舀水”的细节又使画面富有生活气息。 5.①勤学苦练,磨砺技巧而又能超越技巧。 ②重视美育,陶养感情,提升美的素养,培育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深入生活,体察民情,开阔胸襟,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中国精神。 ④从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锤炼个人的品格、修养、才思等。(答对 3 点即可) 6.C(A 项“或同情,或威吓欺压”不妥,本质上都是“威吓欺压”;B 项没有“好笑”,只有 “痛心”;D 项“这一举动表现出迥异于洋人的同情心”错误,都表现出相同的冷漠和嘲弄, 没有同情心) 7. A (“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错误,文章确实是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的,“我”也确实 是故事的见证者,但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参与。) 8. (改编:选择性必修中册语文教材 P60 第二单元第 7 课《包身工》学习提示“底层人民 苦难”。) ①报告文学《包身工》采用纪实手法,真实再现包身工们悲惨的生活状态,直指当时包身 工制度的罪恶,激发了读者对社会公正和工人权益的关注,字里行间饱含同情。 ②《沧州道中》通过火车旅途中的见闻,描述了上流社会人们的优越和底层人民的苦难,呼 唤读者关注并反思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 9. ①狗争抢食物的场景与同样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类形成鲜明映照,强化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与不公。 ②狗争抢食物隐喻当时底层人民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残酷竞争。 ③对狗的描写增加了文章的情感色彩,使读者的感受更加形象直观,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 (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作业》P70 改编) 10. C E G(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 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 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 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 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 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 11. B(A 项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意思是,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围”和“举” 都是实词的被动用法;B项中“不可以不劝爱人”意思是,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 1 也是鼓励的意思,二者词义相同;C 项正确;D 项中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是指捏造事实 毁坏他人名誉的言论,和“诬说”词义不同,正确。) 12. C(C 项原文比对:“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 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