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下册 / 第二单元 / 7 / 本课综合与测试 / 编号:22845863

《风景谈》《秦腔》联读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4-26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秦腔,延安,文章,茅盾,风景,秦地
预览图 9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从“景语”窥见“情语” ———《风景谈》《秦腔》联读 ①梳理风景谈的内容,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 ②熟悉秦腔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场面描写和语言魅力。 ①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②鉴赏文章独特的表现角度、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恢宏的语言风格, 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探究文本是如何通过“形”(结构、语言)承载“神”(主题、情感), 解读《风景谈》中“人的精神是风景的灵魂”与《秦腔》中“秦腔是生 命的仪式”的深层意蕴。 素养目标 导入 : 初识“风 景”的多 重意蕴 “ 你心 中的‘风 景'是什 么 自 然 景观与人 文活动能 否共同构 成‘风 景 ' ”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1 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 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蚀》《虹》 《子夜》 《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 《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 名 沈德鸿,笔名茅盾、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 等 ,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 性、纪实性和传记性。 走近茅盾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风人,生于1952年。于 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 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的小说 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 野 开 阔 ,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 于 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代表作:长篇小说《废都》 《秦腔》等 , 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 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 走近贾平凹 学习任务一:入文赏景,捕捉其独特风景 《风景谈》《秦腔》两篇文章都以西北黄土高原为写作题 材,它们分别描绘了哪些风景 请以短语或短句的形式进行概 括。 思考1 .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文章写的是延安 "黄土高原”、 "北国" 多处写了“河” 人物:掮犁夜归、 "生产"归来的人,唱雄壮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 石洞读书的人,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清晨号兵 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北国晨号 延安 延河 延安人 《 风景谈 》 桃林小憩 进行一些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都写了自然与人的关系 猛然看起来似乎差别不大,但仔细玩味,就可体会到其 揭示的含义是逐步深化的。 思考2.文中描绘的画面顺序是怎样的 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 是按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的顺 序组织起来的。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严密的语言, 由一部抗战电影片自 然联想到的风景 延安儿女的 革命责任 延安儿女的 业余生活 延安儿女的 学习生活 延安儿女的 劳动生活 I 《 秦 腔 》 排秦腔4 盼秦腔5 演秦腔6 观秦腔7 评秦腔8 思考1.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秦地:八百里秦川,辽阔厚重,广漠旷远。 秦人 :敦厚直率、勤劳粗犷、朴实豪放。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震撼人心。 思考2: 请结合文本分析秦地、秦腔与秦人的“共生关系”。 秦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秦腔这一独特的文 化形式,而秦腔又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秦人的精神世界 和生活习俗。 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和痴迷,反过来又推动了秦腔艺术 的传承和发展。这种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构成了秦 地、秦腔与秦人之间的“共生关系”。 秦腔也成为秦地独特的“风景”。 (原文)“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