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 编号:22845868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

日期:2025-04-25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土地,农民,农村,农业,实行,发展
预览图 3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 【热点链接】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董峻、于文静)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500字,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导学练习】 1、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于哪一时期?结束于哪一年?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什么举措在农村建立土地公有制? 3、1978年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什么重大举措,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 【相关考点】 中国史部分 一、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1、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来实行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2、从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开始的封建社会,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很多时期是允许自由买卖的土地制度。 3、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4、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公有制(集体所有制),走集体化道路。 二、中国历代政府农业政策的调整 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唐朝时,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3、元朝统治初期,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4、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重农抑商)政策。 5、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其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政策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个体农民自由生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 (1)1950-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获得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克服了个体农户生产的弊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3)1958年,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造成了“共产”风,这种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制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户使用;其收成在完成上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