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热点链接】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能否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1978年的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今天,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再次站在了变革的关键时刻。 【导学练习】 1、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因为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实现了民族大飞跃。请列举中外的史实各两个。(要说明事件的名称和产生的影响) 2、19世纪中期是世界大变革时期,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改革有哪些? 3、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有哪几次成功的改革? 【相关考点】 封建性质的改革 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成功过渡的改革: 1、商鞅变法 时间 在位国君 背景 内容 作用 意义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一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新兴的地主阶级产生逐渐强大,他们要求确立自己的政治地位来更好地发展经济,因此纷纷要求变法;二是由于诸侯国为了战胜别国而采取措施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相继开展变法运动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打破了奴隶主的土地特权,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奖励耕战 奖励耕织 国富(促进生产力发展) 奖励军功 兵强(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汉化政策) (1)背景: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2)内容: ①494年迁都洛阳; ②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用汉制、行汉礼。 (3)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3、日本大化改新(详见“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 启示:善于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改革是强国之路。 二、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改革:中国洋务运动(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3)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4)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蕃、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6)主要内容: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蕃、李鸿章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③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7)失败的标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②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 (9)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①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②影响: A、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B、积极性: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失败的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改革: 中国戊戌变法(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 (3)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①1895年春,“公车上书”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