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每个中国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时刻会与李白相遇: 犯了难,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想辞职,说我辈岂是蓬蒿人 处逆境,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说千金散尽还复来 还可以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白居易:太行之路能摧车……巫峡之水能覆舟。 辛弃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刘永之:驱车颠行陷泥涬,前车轴折后车来。 但若说天下难行之路,无过于“蜀道”。 范成大在《钻天岭》中感叹: 钻天三里似千里,四十八盘将奈何。 在《判命坡》中惊骇: 钻天岭上已飞魂,判命坡前更骇闻。 侧足三分垂坏磴,举头一握到孤云。 高山巍峨险峻,丛林绿荫遮天,大河汹涌澎湃,险滩骇人心魄……这些景观是古典诗词的常客,是我们大好河山的明证,但同时也是阻碍古人前行的畏途巉岩。古人时常感叹长路浩浩,关山难越。再加上“涉水多蛟龙,跋山多猛虎”,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诗仙李白在送别友人时有感于蜀道之难,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动人心魄的《蜀道难》。 蜀 道 难 李白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把握本诗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3.探究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壹 贰 叁 肆 背景介绍 文本梳理 文本小结 拓展延伸 壹 —背景介绍— ——— 唐代诗人 ———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逝于当涂 ——— 唐代诗人 ——— 李白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25岁的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据不完全统计,李白大概游历了18个省,到过206个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和20多个湖潭……总行程超过两万多里,是诗人中的名副其实的“第一导游”。 ——— 唐代诗人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君子登临名山胜水,仿若见故知好友,不止怡悦身心,更足以扩胸襟开眼界。李白深受山水灵秀之熏陶,这便定下了他一生热爱自然、漫游山水的基调,也孕育了他自由奔放性格之根。 山水有幸,在李白足迹所到的地方,景观化作了诗歌,在他走后,诗歌又化作了景观。他的诗魂与山水同在,生生不灭,经典永存。 ——— 唐代诗人 ——— 诗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 词 曲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四、五、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 近体诗 (唐代确立) 律诗 8句 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12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元代成就最高 ———宋代成就最高 《诗经》 《楚辞》 宋词 元曲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李 白:浪漫主义 杜 甫:现实主义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内容分:豪放、婉约 散曲:小令、套数 杂剧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 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成就最高:杜甫、李白 李商隐、杜牧 唐诗的发展脉络 诗 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众说纷纭,这里只列举学术界较为认可的几种观点。 (一)咏蜀说。此说出自明胡震亨《李诗通》,认为此诗自为“咏蜀耳,言其险,更著其戒”。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亦持此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