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音乐游戏 《保护小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保护小羊》是根据云南傈僳族民歌改编的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歌词讲述了小羊遇到三只狼的危险,召唤动物朋友团结协作赶走豺狼的故事,传递出勇敢团结、互帮互助的精神。歌曲结构精悍,旋律多重复,节奏丰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全曲为 F 宫四声调式,一段曲式结构,由两个具有同头换尾重复关系的乐句构成,适宜进行角色表演唱和二声部诵读,帮助学生体会音乐情绪(平静 — 危机 — 胜利)的变化,同时结合音乐知识 “声音的强弱”,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力度变化对音乐故事的表现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积累了一些音乐知识,如 do、re、mi、sol、la 的音高、唱名、手势,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等,对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充满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节奏感,但在二声部合作、音乐情绪细腻表达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学中需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趣味的游戏活动和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培养合作意识和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审美感知 能感受《保护小羊》中音乐情绪的变化(平静 — 危机 — 胜利),辨别不同角色声音的强弱差异,体会傈僳族民歌的韵律美和故事性 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保护小羊》,清晰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和力度变化(如小羊的轻柔、狼的较强力度);能分角色进行二声部诵读和表演,与同伴合作表现歌曲的故事情节。 创意实践 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角色表演形式(如模仿大象、狗熊、刺猬等动物的动作),尝试用打击乐器或生活物品表现声音的强弱,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改编自云南傈僳族民歌,感受傈僳族人民对自然生态和动物生命的尊重;通过故事理解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内涵,增强集体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不同音色和力度演唱歌曲,表现角色特点;分角色进行二声部诵读和表演,体会音乐情绪变化。 难点:二声部诵读的节奏配合和声音强弱的准确表现;在表演中自然融入角色情感和肢体动作。 五、教学资源 乐器:小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或可用课桌、椅子等替代)、动物头饰(小羊、狼、大象、狗熊、刺猬、猎狗)。 多媒体资源:《保护小羊》音频及视频、动物图片、声音强弱对比动画、傈僳族民族风情图片。 其他:节奏卡片、彩色贴纸(用于奖励)、黑板贴(音符、强弱记号)。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合作探究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5 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 青青草原!(播放草原图片)瞧,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羊正在快乐地吃草。可是,突然发生了一件危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狼的叫声音效)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对,是狼来了!小羊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小羊和它们的动物朋友的歌曲 ———《保护小羊》。 观看草原图片,聆听狼的叫声,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猜想故事发展。 通过情境创设和音效营造紧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歌曲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故事感知 10 分钟 1. 初听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唱这首歌,想一想歌曲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教师范唱歌曲) 2. 故事讲述:刚才同学们听到了小羊、狼、大象、狗熊、刺猬、猎狗这些小动物。现在老师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一群小羊上山冈,突然来了三只狼,小羊们很害怕,赶紧呼唤朋友们来帮忙。大象伸出长鼻子,狗熊举起大手掌,刺猬竖起尖刺,猎狗冲在最前面,大家团结起来赶走了狼。 3. 角色模仿:谁能来模仿一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