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期中专区 / 高二下学期 / 编号:22853800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中华,思想,道德,我们,文艺,自信
预览图 5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 2025春季学期高二年级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 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 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苏东坡称赞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讲的是 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弱了八代。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什么呢?就是“ 道” , 就是文以载道。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 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 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 以洋为尊” “ 以洋为美” “ 唯洋是从” ,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 施效颦,热衷于“ 去思想化” “ 去价值化” “ 去历史化” “ 去中国化” “ 去主流化” 那一套, 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 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 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 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 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 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实现中 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4 年 20 期) 材料二: 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这些独特的思想理念 和道德规范,正是中华文脉之所在。中华文艺史上,凡是在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作家、艺 术家,其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浸润着中华文脉的汩汩清流。上古神话的抗争意识,《诗经》与 汉乐府的民本情怀,《天问》的求索精神,司马迁的惩恶扬善,李白的激浊扬清,杜甫的博 施众济,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龚自珍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作春泥更护花” ,鲁迅的“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等等,都是五千年中华文 脉澎湃向前时的激响。 中华文脉不仅为中华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滋养,同时也是中华文艺思想的泉源与本根。 崇德尚善的中华文脉,直接孕育并塑造了中华文艺思想重视伦理道德、讲求审美教化的传统。 音乐批评方面,强调“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诗 歌批评方面,主张“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