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春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 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 “ 太史公曰 ”。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不列入官吏, 而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不列于儒林,而列之于货殖。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 :“ 孔 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 孟轲,邹人也。”“ 荀卿,赵人。”《史记》 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如《晁错列传》,借用他人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 太史公曰 ” 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 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 ” ,“ 善 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 ,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 之言,以愚黔首。” 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如《叔孙 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 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这就无异说,刘邦“ 谋计用 兵 ” 以外,一无所长。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 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又说陈 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 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 , 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这是他作 《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 其是非颇 谬于圣人。” 而刘向、扬雄等皆称 “ 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摘编自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材料二: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 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 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国策》的 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 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 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 , 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 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 “ 传记文学 ” 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 “ 正史 ” 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 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 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 历史 ” 与“ 文学 ” 分 开。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 “ 史学 ” 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角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