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29、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发动了“大跃进” D. 实施了“一五计划” 2.如图为冷战时期,列平斯基画的《马歇尔化国家的关系》。该漫画意在( ) A. 反映美苏争霸时期的欧洲 B. 呼吁欧洲国家实现联合 C. 揭露美国控制西欧的野心 D. 强化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3.辉映遗址发掘区北部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水井和灰坑多个,出土器物中有石镞、V字形石刀、砺石、陶壶、陶罐等。由此可知该遗存( ) A. 是黄河下游聚落形态典型代表 B. 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C.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D. 聚居生活推动社会发展 4.“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为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据此可知,敦煌壁画的显著特征是( ) A. 以人为本 B. 多元融合 C. 题材单一 D. 色彩朴素 5.如表为汉初农民家庭的赋税负担状况表。这( ) 家庭粮食总收入(石) 赋税负担(石) 赋税支出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 田亩税 人头税 更赋 总计 100 3—4 <4 <6 约13 13% A. 体现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B.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C. 彰显了“汉承秦制”的成效 D. 推动了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 6.20世纪20年代初,不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就连国民党人中亦不乏热衷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戴季陶等不仅阅读、翻译,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问题。这表明,当时( ) A. 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B. 新思潮与旧思潮的斗争激烈 C. 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 D. 国共合作具备一定思想条件 7.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当时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 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8.巴黎公社在教育文化方面,废除僧侣、教士特权,使所有儿童接受教育;在社会自治方面,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社治理,营造人人有责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 社会治理追求平等性 B. 使人人参与国家的管理 C. 是无产阶级性质政权 D. 革命者执政的公而忘私 9.1888年的《地方政府法》规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郡、郡级市和伦敦郡议会必须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将以往由治安法官负责的大量事务交由议会负责。这一法案( ) A. 使政治权力从贵族转移到议会 B. 统一了城乡公民的选举权 C. 开创了民选产生自治机构制度 D. 推动郡自治制度的民主化 10.1267年,以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首的中国天文学家在北京建立观象台,他们从西域带回大批“回回书籍”和阿拉伯天文仪器加以研究,制造出了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和观象仪等七种天文仪器,以测天象。这说明宋元时期( ) A. 天文学发展具有吸纳性 B. 科技发展落后于西亚 C. 科技发展依赖民族交融 D. 科学研究侧重天文学 11.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海洋战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大致经历了以下变化:由建立强大的海军转变为建设海洋强国,由近岸防御发展到远洋护卫,由维护国防安全转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由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转向提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海洋开发与管理也日臻成熟和全面。以上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