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预防踩踏安全教育 目录 1. 踩踏事件定义 2. 预防踩踏事件 3. 案例分析 4. 安全小常识 踩踏事件定义 01 踩踏事件的发生原因包括人群过度拥挤、恐慌、混乱、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 踩踏事件通常发生在大型集会、庆典、宗教活动、体育比赛等场合。 踩踏事件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踩踏事件是指在拥挤的人群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人群失去控制,发生相互挤压、践踏,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踩踏事件的定义 人群聚集:大型活动、庆典、宗教仪式等 恐慌情绪:谣言、突发事件、恐慌情绪传播 空间限制:狭窄空间、出口不足、人群无法疏散 管理不善:组织不力、安全措施不足、缺乏应急预案 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 身体伤害:挤压、踩踏导致的骨折、内伤等 01 心理伤害:恐慌、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02 社会影响:破坏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03 经济损失: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等经济损失 04 踩踏事件造成的伤害 A 儿童:踩踏事件中,儿童由于身材矮小,容易受到挤压和踩踏,导致受伤甚至死亡。 B 老年人:老年人在踩踏事件中容易摔倒,导致骨折、脑震荡等严重伤害。 C 孕妇:孕妇在踩踏事件中容易受到挤压和碰撞,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等严重后果。 D 残疾人:残疾人在踩踏事件中行动不便,容易受到挤压和碰撞,导致受伤甚至死亡。 踩踏事件对特殊人群的伤害 预防踩踏事件 02 参加大型活动前,了解活动流程和紧急出口位置 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情绪蔓延 遵守现场秩序,不推搡、拥挤 学会自我保护,如摔倒时双手抱头,避免头部受伤 提高安全意识 遵守秩序: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避免拥挤和混乱 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和混乱 遵守安全出口:熟悉安全出口的位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撤离 避免危险行为:避免在公共场所进行危险行为,如攀爬、奔跑等 01 02 03 04 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定 学习预防踩踏事故的相关知识 03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01 了解踩踏事件的原因和特点 02 学习如何识别危险信号和预防措施 07 在公共场所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疏散 05 学习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恐慌和混乱 06 学习如何遵守秩序,避免拥挤和推搡 04 学习如何避免陷入踩踏事件的危险区域 保持冷静:在发生踩踏事件时,不要惊慌失措或大声呼救,要保持冷静和镇定。 1 跟随人流:尽量跟随人流的方向移动,避免逆流而行。 2 寻找掩体:如果可能,寻找坚固的掩体,如墙壁、柱子等,以保护自己。 3 避免摔倒: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以免被踩踏。 4 及时报警:如果事件严重且需要紧急处理时,要及时拨打当地的紧急报警电话。 5 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周围的地形、出口和逃生路线。 6 保护头部:双手交叉护住头部,防止被踩踏受伤。 7 呼救:如果受伤或需要帮助,尽量向周围的人呼救,寻求帮助。 8 寻找出口:迅速找到出口或安全通道,向人群相反的方向离开现场。 9 发生踩踏事件怎么办? 案例分析 03 原因:这次事故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组织不当造成的学生拥挤引起的踩踏事故。这次事故充分说明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必要性。 02 经过:2010年11月29日新疆某小学校发生踩踏事故:当天上午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完毕后准备做早操时发生混乱状况由于部分学生往前冲前面的学生被推倒继而惨剧发生造成12名学生受伤其中4名女生经抢救无效死亡。 01 校园踩踏事件 原因:人流拥挤造成的。这次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流控制不力,导致人们无法及时疏散。 A 经过: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