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 浙教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 本章复习与测试 / 编号:22964322

七下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易错题与重难点 举一反三(含解析)

日期:2025-09-23 科目:初中科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等高线,山顶,图上,方向,距离,地形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易错题与重难点 易错点一、山谷与山脊等地形判断 典例1:(2023七上·临海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2)分别从C点和D点出发,沿实线和虚线登上山顶B,坡度较缓的路线是   (填“BC”或”BD”)。 (3)山顶B位于山顶A的   方向。 【答案】(1)50 (2)BD (3)正东 【解析】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重合处———陡崖。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解答】(1)山顶A海拔高度300米,B地海拔高度为135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350米-300米=50米; (2)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BD处的等高线与BC处的等高线疏,所以BD 坡度较缓 ; (3)根据指向标判断,该图正上方是北,山顶B位于山顶A的正东方向。 变式1:(2022七上·温州期中)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能反映山谷地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A、等高线闭合,等高线从中间向四周增大,是盆地;故A错误; B、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故B错误; C、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故C正确; D、等高线重叠,是陡崖;故D错误; 变式2:(2023七上·东阳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户外活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如图所示为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地为峭壁,适合毕岩 B.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C.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D.在地图上D到F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千米 【答案】C 【解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2)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指示标;经纬网;一般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要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方向来确定;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3)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的缩小程度。。 【解答】A.读图可知,B地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困难,因为E点到A点等高线密集坡陡,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在地图上D到F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千米,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变式3:(2023七上·杭州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填写地形部位名称:②   ④    (3)如果对这座山体进行开发,适合开发攀岩项目的区域是   (填图中序号) (4)李村在王村的   方向。 【答案】(1)B (2)鞍部;山脊 (3)① (4)西南 【解析】①是峭壁,是等高线的重合处;②是鞍部,是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③是山顶;④是山脊,等高线向外凸出,越往外等高线越低; 【解答】(1)从图上看李村的地形属于中间低,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