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5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21分) 1.C “最重要的媒介”错,说法绝对,材料一提到“以春节为例,异地同宗的各种庆祝活动使其成为凝聚华人群体的纽带和重要媒介”,可知春节是联结海内外华人共同体的重要媒介,而非“最重要”媒介。 2.B “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错,强加因果。 材料二第二段提到“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情感纽带不能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传承与推广,也一定要推陈出新”,但这只是强调了传统文化发展的一般要求,并未明确指出“春节申遗成功”是导致“文化核心内涵与情感纽带不会断”的原因。 3.C “意在突出春节文化的历史厚重感”错误。材料二第四段提到“与观赏传统手工艺等非遗不同,公众体验春节文化,有更强的情感共鸣与群体参与性。”这表明对比的重点在于公众对春节文化的“情感共鸣与群体参与性”,而非春节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4.①两则材料均强调了创新不能脱离现实,必须结合时代发展和建设要求的观点。 ②材料一侧重文化记忆的重构,即通过“复刻过去”来“建构当下”。 ③材料二侧重传统文化要保持厚重,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5.①能不断加深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承文化记忆,有利于“守遗”。 ②能增强现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③是对春节深厚文化底蕴与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弘扬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④是对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全方位、立体式的价值彰显,有利于非遗文化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D (“村民斤斤计较,贪图小便宜的特点,点出乡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错,从文中“暗自感叹,要是放在旧书网上肯定能卖上几个钱”来看,村民如果就这事儿提钱也无可厚非。这体现的是大英的远见。) 7. D (“也有不少尖锐的矛盾冲突”错误,小说主要写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宝水村的过程,文中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8. “反正是个外人”———我”不怕为他们担责 “终究是个外人”———我”想努力融入村子 “果然是个外人”———我”觉得自己融入得还不够 “幸好是个外人”———我”庆幸可以为他们当盾 9. ①小说第一段选取了初夏时节有特点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宝水村生机勃勃又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②种山楂花,种月季花,摘指甲花等的描写,衬托出宝水村女人们对家乡的爱、对美的追求。③人景统一,主客交融。夏天山中美景的描写蕴含着宝水村人对未来发展的憧憬,也预示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EG (算命的人说我在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是真的,我就来不及看到儿子长大成人,以后你要将我的话告诉他。) 11.B(“明烛天南”中的“烛”也是活用为动词的,与例句相同。) 12.C (原文“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13.(1)我虽然来不及侍奉婆婆,但从这些事情可以知道你的父亲能侍奉父母。(“虽”,虽然;“事”,侍奉;“姑”,文中指婆婆。) (2)这位老婆婆是我已故祖母的婢女,她喂养了我们的两代人,我的母亲在世时对她非常优厚。(“先大母”,去世的祖母;“乳”,喂养,哺育;“抚”,对待。) 14.①了解、敬佩欧阳修父亲的人品,与欧父感情深厚;②寄望于欧阳修;③为了让丈夫后继有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C (“尖刻而带着几分欣慰”错,应为“悲切而中肯”。第五句中的“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诸葛亮竭忠尽智,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