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月考专区 / 高一下学期 / 编号:23294207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社会,我们,团体,格局,一个,相同
预览图 5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 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团体是有一 定界限的,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 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 我们不妨称作团体格局。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是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 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 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 ,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 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这个网所罩住的人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 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 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 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 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 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 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 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 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限。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 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 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 ,国是皇帝之 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 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至于侵略 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是不会发生这问题的。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精准概括,对于这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的 表述如下: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 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 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 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 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在费孝通先生看来,“差序格局”理论是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凝练,其内涵不仅停留在人际关 系上,而且包含了更大范围的社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