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知道音调与频率关系。 科学思维:分析声波的波形反映的声音的特性。 探究实践:通过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初步形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品质。 1.“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监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 A.频率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学校每周一的室外晨会上,常用的扩音设备是用来( ) A.加大声音的速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增大声音的响度 5.关于次声和超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B.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次声和超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超声是传播速度超过340 m/s的声音 6.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相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相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7.相对于同一个声源不同距离的人,听到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440次,采过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320次,养蜂人一听飞行声音就可判断蜜蜂是否采过蜜。这是依据( ) A.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调高 B.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响度大 C.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调低 D.采过蜜的飞行时声音音色好 9.如图,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乒乓球的目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的 B.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C.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1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C.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的关系 D.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的关系 1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D.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12.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 13.昆虫飞行时翅膀一直在振动,如蜜蜂1min振翅14400次,蜜蜂振翅的频率是 Hz,这个过程中振翅发出的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 14.《天工开物》中记载:“凡钟为金乐之首,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之余。”这里的大钟发出的声音和小钟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距离不同是因为两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远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