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填空 (1)本文作者茨威格是_____(国籍)作家,代表作有《 》《 》等。 (2)文章描述的是_____(俄国作家)的坟墓,其遗嘱要求将自己安葬在_____,体现了他对_____的追求。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荫蔽( ) ② 栅栏( ) ③ 禁锢( ) ④ 肃穆( ) ⑤ 穹隆( ) ⑥ 墓志铭(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尘嚣:_____ ② 荫庇:_____ ③ 禁锢:_____ ④ 肃穆:_____ ⑤ 穹隆: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梳理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 第二部分(第2-8段):_____ 第三部分(第9段):_____ (2)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将托尔斯泰墓与_____、_____、_____等名人坟墓对比,突出其_____的特点。 2. 主旨与重难点突破 (1)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墓的_____,赞颂其_____的人格美。 (2)文中“纪念碑式的朴素”指的是:_____ (3)作者运用_____手法,将自然景物(如风儿、阳光、白雪)赋予人的情感,烘托墓地的_____氛围。 3. 选择题 (1)下列对“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理解正确的是( ) A. 墓地的朴素让人感到压抑 B. 朴素的力量使人产生敬畏 C. 朴素的环境限制了游客的活动 D. 作者对朴素的审美感到厌倦 (2)托尔斯泰选择葬在亲手栽种的树下,主要体现了他( )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名声的淡泊 C. 对童年的怀念 D. 对死亡的恐惧 三、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1)文段中“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 (2)“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类比,突出了托尔斯泰的_____精神。 (3)“唯有人们的敬意”与“通常……破坏宁静”形成_____,强调了:_____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1)“风儿……飒飒响着”“阳光……嬉戏”“白雪……覆盖”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 (2)“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与“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形成_____,突出了:_____ (3)作者通过四季景物描写,表达了对托尔斯泰_____的情感。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文段运用_____手法,将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名人墓对比,作用是:_____ (2)“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的原因是:_____ (3)作者通过对比,强调了_____的力量超越外在形式。 答案与解析 一、文学常识 1. (1)奥地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伟大的悲剧》 (2)列夫·托尔斯泰 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朴素自然 2. (1)① yīn bì ② zhà lán ③ jìn gù ④ sù mù ⑤ qióng lóng ⑥ mù zhì míng (2)① 尘世的喧嚣。 ② 树木遮蔽阳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