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 语言构建与运用:依据古典诗歌声律特点,斟酌字句,探求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词作优美的意境及悠远的情感中感悟自然之美,情思之真。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核心意象,培养由浅入深品读诗歌的思维方式。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诗词的声律美与意境美,体会古代文人的使命与代价。 知人论世 第 一 章 知 人 论 世 周邦彦(1057-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知 人 论 世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之间,当时周邦彦远离家乡钱塘(现杭州),旅居京城汴京(现开封)。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本以太学生入都的周邦彦,凭借献上赞扬王安石新法的《汴都赋》得到天子青睐,由太学生直升为试太学正,但此后“居五年不迁”。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驾崩,旧党执政。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周邦彦被排挤出京师。 写 作 背 景 苏 幕 遮 “苏幕遮”,词牌名。此词通过回忆、想像、联想,以荷叶贯串, 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 淡雅素洁、 别具一格, 词境清新而爽朗。 文 题 介 绍 整体感知 第 二 章 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燎(liáo)/沉香,消/溽(rù)暑。鸟雀/呼晴,侵晓/窥(kuī)檐(yán)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pǔ)。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读准感情 整体感知 稍慢 低沉 欢快 声音清脆、情绪饱满 欣喜 语势连贯 中音中速 伤愁 放慢速度 慢速 怅然 喃喃自语 缓慢而深情 把握情感、把握节奏和韵脚。 韵脚:暑、语、雨、举、去、旅、舟、浦。 1、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思考: 2、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3、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整体感知 诗词赏析 第 二 章 上片(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思 考: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这幅画的? 诗词赏析 意 象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一 画面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嗅觉)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听觉) (视觉) 诗词赏析 燎 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 诗词赏析 呼 窥 举 诗词赏析 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 请同学们赏析动词的作用? 燎: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拟人的修辞手法。 呼: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举: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上阁所写的景中词人选取了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等意象摧绘出了: 燎香消暑、鸟雀呼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