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这里”是( ) A.古希腊雅典城邦 B.中世纪欧洲庄园 C.中古西欧的城市 D.中世纪罗马教廷 2.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 3.“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4.“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材料中的“链条”是指( ) A.城市自治 B.西欧庄园 C.封赐土地 D.金钱赎买 5.如图中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佃户份地是佃户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这种西欧农业经济组织是( ) A.庄园 B.城市 C.大学 D.教会 6.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观察如图可知关于西欧庄园说法正确的是( ) A.庄园土地全部归属领主 B.佃农没有法律上的自由 C.其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 D.导致封君封臣制度产生 7.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 A.建立教师行会 B.实行精英教育 C.获得教会支持 D.具有自治地位 8.“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庄园的出现 C.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 10、“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11. 13至16世纪,曾在巴黎大学执教和攻读的师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法国之外的欧亚国家。不仅如此,在校长的名单里,也出现不少外国人。这反映出巴黎大学 ( ) A.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B.学校发展的自主性 C.课程开设的科学性 D.师生来源的国际性 12. 中世纪大学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如博洛尼亚大学的但丁、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代表),比萨大学的伽利略,剑桥大学的牛顿。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 A.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B.推动欧洲科技文化的进步 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D.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 13. 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在主持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 A.甲建议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B.乙上书皇帝废除奴隶制 C.丙建议政府保护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 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 14.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根据社会需要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这体现了此法 ( )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