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龟 虽 寿 新课导入 问题: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质量,哪一个更重要?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有的人追求长生不老,有的人追求活得精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一位53岁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他功成名就之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承认神龟和腾蛇终有一死,但他得出的结论不是悲观和消沉,而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不已! 他是如何用诗歌来阐释这个深刻道理的?他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的我们又有何启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操的《龟虽寿》,去寻找答案。 素养目标: 1.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反复诵读,学会品读诗歌关键词句,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3.学习诗人所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毫(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曹操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等。 曹操《述志令》自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三国演义》许邵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陈寿在《三国志》这样评价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李世民说:“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鲁迅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褒贬不一的曹操 文学常识 建安风骨 1.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2.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 3.建安风骨:《文心雕龙》说:“观其时文,雅好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情志真实,思想深刻,文笔优美,结言端直,悲凉慷慨,刚健有力。)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归途中写了这组诗,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yí)/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诗意:神龟的寿命虽然长久,但也有死去的时候;神蛇尽管能腾云驾雾,最终也会化为土灰。 终结。这里指死去。 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赏析诗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①托物起兴,兴中有理,比喻, ②以神龟、腾蛇为喻, ③说明了人的生命有限,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④表现出诗人豁达的处事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意:衰老的骏马卧在马槽旁,志向仍然是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雄心也不会停止。 骏马,好马。 马槽。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赏析:第五至第八句,笔力遒劲,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诗人自比衰老的骏马,虽形老体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壮心不已”表明应永不停止地追求理想、积极进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中心句、核心句 千古传诵 最能体现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句子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意: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只要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就可以益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