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 / 其它版本 / 初一下学期 / 编号:23936416

跨学科主题活动:无人机互联表演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信息科技》西大版

日期:2025-09-22 科目:初中信息技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无人机,螺旋桨,学习者,科技,飞机,旋转
预览图 3
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下册跨学科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跨学科主题活动 课名 无人机互联表演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时长建议 3课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 在体验与感受无人机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无人机操作知识,理解互联网、物联网在无人机中的作用; 2. 分析无人机互联焰火表演的案例,理解其中涉及到的跨学科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新方案; 3. 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4. 让学生体会信息科技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感受科技自主可控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 3.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 通过实物或平台模拟,学生进行无人机群组控制,感受新兴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创新,体会无人机对于智能交通、智能灌溉、智能运输的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无人机互联焰火表演的案例,并试着提出自己的新方案,感受物联网对未来的潜在影响。本主题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物理、地理等知识,让学生体会信息科技带来的变革,感受科技自主可控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 4.教学方法建议 “无人机互联表演”跨学科主题活动注重学习者的操作与体验,让学习者在完成对应的任务过程,体会无人机对生活生产的作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习者体会信息科技带来的变革,感受科技自主可控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一是任务驱动,让学习者完成对应的活动任务,进而实现跨学科主题活动的目标;二是注重学习者的操作与体验,给予学习者大量的自主探究、实践动手与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习者进行无人机体验、无人机互联焰火表演设计与实现;三是要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在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习者采用跨学科的思维与方法来解决问题,理解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四是在学习者参与跨学科活动的过程中,要时刻让学习者体会与感受科技自主可控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 二、补充知识(一)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任务1:感受与体验无人机 补充内容 无人机飞行原理 垂直升降:无人机的多个电机带动螺旋桨旋转产生升力,增加螺旋桨转速,无人机的升力加大,当升力>无人机自身重力时,无人机上升;适当降低螺旋桨转速,无人机的升力减小,当升力=无人机自身重力时,无人机在空中悬停;降低螺旋桨转速,无人机的升力减小,当升<无人机自身重力时,无人机下降。如下图所示。 机身稳定: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螺旋桨在旋转的同时,也会向电机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反扭矩),促使无人机机身向反方向旋转。因此,为了避免无人机机身自身持续旋转,四螺旋桨无人机(以此为例)中的相邻两个螺旋桨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如下图所示,三角形红箭头表示飞机的机头朝向,螺旋桨M1、M3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螺旋桨M2、M4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当飞行时,M2、M4所产生的逆时针反作用力(反扭矩)和M1、M3产生的顺时针反作用力(反扭矩)相抵消,飞机机身就可以保持稳定。 水平移动:当需要按照箭头方向前进时,M3、M4电机螺旋桨会提高转速,同时M1、M2电机螺旋桨降低转速,如下图所示,由于飞机后部的升力大于飞机前部,飞机的姿态会向前倾斜。倾斜时的侧面平视如下图,这时螺旋桨产生的升力除了在竖直方向上抵消飞机重力外,还在水平方向上有一个分力,这个分力就让飞机有了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飞机也因而能向前飞行。 无人机旋转 二、补充知识(二)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任务2:无人机互联焰火表演方案分析 补充内容 无人机如何实现精准定位? 通过卫星进行GPS定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