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 / 湘艺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三单元 真善美的深情呼唤 / 让世界充满爱 / 编号:23949335

第三单元 真善美的深情呼唤 第4课时《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初中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歌曲,公益,实践,声部,文化,情感
预览图 4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核心指导,紧扣第三单元 “真善美的深情呼唤” 人文主题,立足湘艺版(2024)教材对《让世界充满爱》的编排逻辑(含合唱乐谱、创作背景、公益场景图文),秉持 “以情育美、以文化人、以实践促成长” 的理念,构建 “情感唤醒 — 深度探究 — 实践表达 — 价值升华” 的教学路径,具体理念如下: 核心素养统领,四维目标落地 将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 四大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全程:通过多版本聆听、音乐结构解析培养审美感知能力;以二声部合唱训练、情感表达指导提升艺术表现能力;依托歌曲公益背景探究、“爱” 的多元内涵解读深化文化理解;借助歌词改编、公益场景创作激发创意实践活力,让抽象素养转化为可操作、可感知的教学活动。 情感联结生活,唤醒共情意识 以八年级学生(13-14 岁)的生活体验为起点,结合他们熟悉的 “爱” 的场景(如家庭关爱、同学互助、校园义卖、公益广告),搭建 “个人小爱 — 集体大爱 — 世界博爱” 的情感阶梯。通过具象的生活案例与歌曲情感共鸣,避免 “爱” 的主题流于空洞,让学生真切体会 “真善美” 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文化浸润教学,凸显公益属性 深挖歌曲的文化价值:作为 1986 年中国首支大型公益歌曲,其 “百名歌手共唱” 的形式、“反对战争、倡导和平、传递温暖” 的内核,是理解 “真善美” 的重要文化载体。教学中通过教材中的创作背景文字、历史图片(如当年演唱现场)、同类型公益歌曲(如《明天会更好》)对比,让学生理解音乐在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公益事业中的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实践驱动参与,强化主体地位 采用 “学生为主、教师引导” 的互动模式,设计 “聆听 — 演唱 — 讨论 — 创作 — 展示” 的递进式实践活动。针对八年级学生合唱能力较弱的特点,采用 “先分后合、以熟带生” 的二声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公益场景设计”“歌词改编”,既提升音乐实践能力,又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能准确辨识歌曲 “三部分结构”(A 段 — 抒情平缓、B 段 — 稍显激昂、C 段 — 和声饱满),说出各段落旋律、节奏、音色(合唱和声)的差异; 能听辨二声部合唱的和声效果,区分主旋律与辅助声部的音色特点(如主旋律明亮、辅助声部柔和); 通过对比聆听 “百名歌手原版” 与 “童声合唱版”,感受不同演唱群体对歌曲情感表达的影响(如原版的厚重、童声版的纯净)。 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主旋律,掌握 A 段 “气息平稳、抒情柔和”、B 段 “气息饱满、情感上扬”、C 段 “和声协调、力度适中” 的演唱技巧,做到咬字清晰、节奏准确; 能参与二声部合唱,学会倾听同伴声音,调整自身音量与音色,实现声部间的融合(避免辅助声部盖过主旋律); 能结合歌曲情感,设计简单的肢体动作(如 A 段双手轻放胸前、B 段双手向外展开、C 段双手相握举过头顶)辅助演唱,增强艺术感染力。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1986 年,为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创作,百名歌手共同演唱),知晓其作为中国 “公益歌曲里程碑” 的文化地位; 能结合教材中的公益场景图文(如救灾、助学、环保),理解歌词中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 所蕴含的 “互助、共情、共担” 的大爱内涵; 能说出音乐在公益活动中的作用(如传递温暖、凝聚力量、呼吁行动),初步建立 “音乐服务社会” 的认知。 创意实践 能结合生活中的 “爱” 的场景(如校园互助、社区敬老、环保行动),对歌曲 A 段歌词进行简单改编(如将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 改为 “悄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