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教学设计:创意拼搭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单元 三 创意拼搭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围绕“创意拼搭———认识图形(一)”这一主题展开,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单元选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体,如书本、魔方、奶粉罐、篮球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形状的物体。本单元共包含多个板块,首先以创意拼搭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拼搭过程中提出问题,如“我们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接着进入“你问我说”环节,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将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从而引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基本立体图形时,通过展示不同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明确各种图形的形状特征。然后进一步探究立体图形的特点,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圆柱和球的滚动特性等。练习应用部分安排了丰富多样的题目,包括连线题、“你说我摸”的小组活动、图形数量的统计与比较、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图形的搭拼与计数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形式中巩固所学知识。课外实践则要求学生寻找身边包含这些立体图形的建筑,并与同伴分享,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编排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文主题 探索图形世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要素 1.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2.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如面的特点、滚动特性等。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图形的分类、数量统计、比较等。4. 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2. 能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探究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3. 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正确分类和识别。4. 通过创意拼搭、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合作交流能力。5.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难点:能够准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不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和认识事物。在入学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但对于立体图形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认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分类能力,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理解知识,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趣味图形大冒险———认识与拼搭立体图形 计划(2)课时 大任务:举办“趣味图形大冒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拼搭立体图形 任务一 图形初相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课时 活动 1 创设创意拼搭的情境,展示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组成的各种拼搭作品,如小火车、机器人、塔形结构、卡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