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新版人音版音乐 新版·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 (音乐)教学设计 设计人: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 可爱的动物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名称 《动物说话》 《小山羊过生日》 演奏 木鱼 碰钟 页码 34页 核心 素养 目标 1.能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动物说话》;能为歌曲编创歌词,并配以灵巧的律动边唱边演。 2.能掌握歌曲中出现的由 "X" 和 "XX" 组成的节奏,在听到歌曲间奏时做出相应而准确的声势动作。 3.能用 "X" "XX"两种基本节奏准确地读歌谣《小山羊过生日》,并扮演不同角色一起演一演。 4.认识小型打击乐器 "木鱼"" 碰钟 ",复习响板,探索并学会演奏方法,能根据音色特点选择对应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教学重点 1.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正确演唱歌曲《动物说话》。 教学难点 2.熟练运用 "X" "XX" 两种基本节奏参与编创。 思政渗透点 本课时设计多个 "音乐活动",通过开展多感官体验学习,形成活动任务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层层递进。感受与同伴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避免多次重复的枯燥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萌生探究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鱼、碰钟、响板、节奏卡片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循环播放《动物说话》歌曲伴奏,学生进教室,随后模仿老师的动作参与律动。 师生谈话,熟悉课堂常规;玩 "我做你猜" 游戏,引入 "可爱的动物" 的话题。 设计意图:熟悉歌曲旋律和间奏处的动作,规范课堂常规,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音乐游戏《小山羊过生日》 情境创设:小山羊过生日,邀请了哪些小动物? 教师一边敲击 "木鱼",一边有节奏地念童谣《小山羊过生日》,在小动物叫声处提示学生加入进来。最后一句 "X -" 时,教师将 "木鱼" 换成 "碰钟" 伴奏。 教师出示 "X" "XX"两种节奏卡片并随意组合,学生识读节奏谱。(学生读节奏时,教师用" 木鱼 " 或响板伴奏) 学生尝试念童谣。(仅要求在 "叫声" 处统一节奏,其余歌词可个性编创) 念童谣,装扮成不同小动物演一演。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情境 "小山羊过生日",激发学习兴趣邀请了哪些小动物?自然引入童谣的学习。在学习中,反复识读、掌握 "X""XX" 节奏,在念读童谣的过程中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体现音乐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认识 "木鱼"" 碰钟 " 认识打击乐器 --"木鱼"" 碰钟 ",复习响板的演奏方法。老师刚才是怎样演奏的?说一说你的发现。 观看微课,初步了解 "木鱼"" 碰钟 " 的基本知识。 体验演奏方法,说一说音色特点,尝试为童谣伴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感性体验为先的原则,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引入知识点的学习,最后进行个性化探索及演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四)学唱《动物说话》 观察乐谱,尝试按节奏读《动物说话》歌词。 情境语言:小动物们来到小山羊家里,纷纷送上了祝福。 听《动物说话》范唱,师生一起做律动,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间奏的动作。 情境语言:它们唱啊跳啊,开心极了! 跟随钢琴伴奏学唱《动物说话》,编创歌词唱一唱,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演一演。 情境语言:你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小山羊的生日宴会?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说一说还可以用身边的哪些物品制作简易的 "木鱼" 和 "碰钟"?鼓励课后完成,下节课展示。 设计意图:用情境语言引入歌曲演唱和律动表演的学习,让环节之间连接更自然。按节奏读歌词是对之前节奏学习环节的检验和运用。同时,学生通过多样的音乐体验,很快学会了歌曲,在有趣的活动中达成技能目标。 (五)情境串联,完整演绎 以 "小山羊过生日" 为主题,布置表演任务。 分工:将学生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