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 / 教科版(2024) / 七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互联网连接与传输——巧搭网络 / 第1课 搭建小型局域网 / 编号:23984912

搭建小型局域网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日期:2025-09-28 科目:初中信息技术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探索,计算机,实现,网络,聚焦,设计
预览图 9
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
(课件网)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第二单元 互联网连接与传输———巧搭网络 第1课 搭建小型局域网 信息科技 七年级 上册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引入情境 学校正在规划新建一间信息科技教室。这间教室将配备计算机、教学管理服务器、网络打印机、智能音箱、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不仅需要相互连接,还要接入互联网,以满足我们日常上课的需求。这么多设备该如何连接在一起呢?怎样才能让数据在它们之间高效、安全地传输?如何让这个教室既能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又能支持未来更多智能设备的接入?学校希望同学们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建设中来,为新教室设计一份科学、实用的网络建设方案。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聚焦问题,明确任务 本节课解决的问题 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用拓扑图表示网络结构。 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1.认识硬件设备及基本功能,如网卡、网线、交换机。 2.使用交换机实现4台计算机的物理连接,通过指示灯验证连通性。 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1.搭建一个可运行的小型局域网(4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互联,指示灯正常)。 2.完成《信息科技教室的网络建设方案》第一部分,以及设备清单、网络拓扑图。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探索要求 1.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线叫作网线。 2.连接网线,负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硬件设备叫网卡。 观察双机互联的过程,思考实现两台计算机互联传输数据用到了哪些设备。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认真观察,网线由几部分组成?双绞线网线内部有几根铜线?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1.一根完整的网线由两端的接头和中间的网线组成。 2.双绞线网线内部有8根铜线,并有不同颜色的外皮,一组2根缠绕在一起。 3.双绞线网线内部的铜线排序遵守统一的规范。 注:2根铜线缠绕在一起是为了降低电磁干扰(EMI)和串扰(Crosstalk)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观察主机上的网卡以及教师展示的独立网卡。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1.网卡主要负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网卡也被称为网络适配器、网络接口卡、以太网卡等。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如果要让4台计算机实现互连,如何用网线连接?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1.n台计算机如果两两全部相连,需要n(n-1)÷2根网线。 2.把计算机串接在一起,如果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整个网络。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现实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入中间设备———交换机。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交换机是一种网络扩展设备,能为网络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它负责计算机之间的信息转发。 常见的交接机端口数有8口、16口、24口、48口等。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在一个局域网中,可能有多台计算机,如何进行区分?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1.网卡在出厂时会被赋予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2.这个地址是一个48位的二进制数,通常写为6个两位十六进制数, 如:00-16-EA-AE-3C-40或00:16:EA:AE:3C:40。 3.MAC地址可以理解为这块网卡(或计算机)的名字。 交换机是如何进行数据转发的?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1.计算机A向计算机C发送信息,交换机收到计算机A发来的信息。 2.在对照表中查询计算机C的MAC地址,发现计算机C连接的是端口3。 3.把信息从端口3发送出去,而其他端口不转发这个信息。 当网络设备比较多时,需要预先规划网络,如何表示网络的结构?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网络拓扑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现 拓展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1.拓扑原用于数学学科,指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 3.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线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