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2/4拍鲜明的节奏韵律,感知旋律中“五度三音列”及 “羽—商”色彩的独特韵味,领略歌曲营造的陕北民间对歌的热闹氛围,提升对陕北民歌风 格的审美感知。 (二)艺术表现 能用明亮、热情且富有陕北民歌韵味的声音演唱歌曲,精准把握2/4拍节奏,清晰唱出歌词, 尤其注意装饰音(如滑音、倚音)的处理,通过对唱形式生动展现歌曲中问答的趣味性。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新的花名问答歌词,融入当地特色花卉;结合陕北民间舞蹈动作元素 (如扭秧歌动作)创编舞蹈进行表演唱 ,或用简单打击乐器(如快板、腰鼓等)为歌曲伴奏, 培养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背后的陕北民间文化,认识“对花”这一音乐形式在陕北地区的传承意义,感受陕 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自然的热爱,拓宽对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 传承意识。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陕北热闹的秧歌表演,陕北是个充满独特风情的地方,那里的 人们热情豪爽。在陕北,除了秧歌,还有一种有趣的对歌形式。大家看,老师手中有一些写 着花名的卡片。现在我要问大家,正月里开的是什么花 看来大家想法很多,那陕北的人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 ,看看歌曲里的答案和你 们想的一不一样。 1.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体现了陕北人们怎样的心情? 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风趣地,它反映了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体现了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俗风情。 歌曲背景: 《对花》是一首广泛流传于陕北地区的民间小调,属于“对花体”民歌群。这类民歌通常采 用问答式的叙述方式,多以花名为题,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各种花卉的名称、特点,兼具传 授自然知识和娱乐的功能 。在陕北,人们在劳作之余、节日庆典时常常演唱,既丰富了生活,也 传承了当地的文化 。 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 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下面我们打着节奏朗诵歌词 一段体结构,由8个乐句构成。接下来我们分句演唱 接下来我们跟琴学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下滑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接下来我们跟琴学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接下来我们跟琴学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接下来我们跟琴学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第五、六乐句是第三、四乐句 的重复乐句,接下来我们跟琴学 唱第五乐句简谱 注意下滑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接下来我们跟琴学唱第六乐句简谱 注意下滑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接下来我们跟琴学唱第七乐句简谱 注意下滑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接下来我们跟琴学唱第八乐句简谱 注意下滑音、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 下面我们分角色演唱 下面我们为歌曲编创动作 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利用乐器和声势动作为 童谣伴奏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一)选择题 1.陕北民歌《对花》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 A.独白 B.对话 C.问答 D.说唱 (二)判断题 1.陕北民歌《对花》的节奏始终保持不变,没有任何变化。( ) 2.《对花》这类“对花体”民歌只有陕北地区才有。( ) 答案:(一)选择题 1.C (二)判断题 1.答案:错误。解析:歌曲中句幅有长短变化,节奏并非始终不变。 2.答案:错误。解析:“对花体”民歌广泛流传于北方各汉族聚居区 。 《对花》 1=C 2/4 中速、风趣地 陕北民歌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发现身边的音乐:高和低(五)》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