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诗乐画舞(三)》第4课时《捕鱼歌》。 【教材分析】 《捕鱼歌》是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诗乐画舞(三)》第4课时唱歌课。《捕鱼歌》是一首台湾山地民谣,台湾作为中国的重要岛屿,四面环海,渔业在当地经济和民众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沿海居民长期以捕鱼为生,他们在与大海的相处中,将生活点滴和情感融入音乐。《捕鱼歌》生动展现了台湾渔民出海捕鱼的场景,体现他们不畏风浪、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大海和渔业生活的热爱 ,也反映出台湾独特的海洋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教学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豪放爽朗、充满活力的情绪,体会2/4拍的鲜明韵律,感知歌曲中节奏、音高、音色等音乐要素,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渔民出海捕鱼的生动画面,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指导学生用豪迈、有力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把握好节奏和音准,尤其是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和附点音符,唱出歌曲的律动感 。鼓励学生在演唱时加入肢体动作,如模仿划船、撒网等动作,增强表演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节奏型或配乐,如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引导学生尝试改编歌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歌词内容,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以及独特的海洋文化,明白歌曲所蕴含的渔民生活情感和乐观精神 。通过学习歌曲,增强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了解和热爱,树立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意识,提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能够用豪迈、热情的情绪表达歌曲,感受歌曲传达的渔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台湾的海洋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 (二)教学难点 1.精准演唱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和附点音符,把握好节奏的韵律和强弱变化,使演唱更具动感和表现力。部分学生在演唱时可能会出现节奏不稳、重音不突出的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练习。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演唱和表演中充分表达出渔民不畏艰险、热爱生活的情感。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渔民生活缺乏切身体会,较难精准把握歌曲情感 。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趣的视频,大家仔细看,猜猜视频里的人们在干什么。(播放一段渔民出海捕鱼的视频 )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他们在捕鱼!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他们是哪里的渔民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个地方是中国的一个美丽岛屿台湾,四面环海。台湾有着美丽的大海,当地很多居民都以捕鱼为生 。他们在海上捕鱼的时候,还会唱一些好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