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自主选择的音乐天地》第3课时《军港之夜》 【教材分析】 《军港之夜》是湘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自主选择的音乐天地》第3课时唱歌课。《军港之夜》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创作于1980年,是为歌手苏小明量身打造的抒情军旅歌曲,首唱于当年的“新星音乐会”并迅速风靡全国,后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歌词灵感源自作词家在舟山群岛体验生活时“枕着波涛入眠”的经历,作曲家也通过随舰远航亲身体会水兵艰辛。歌曲以海南渔歌风格为基调,打破传统军歌激昂模式,用宁静意境展现水兵柔情与坚守,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通俗音乐的经典代表作。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中速抒情的音乐性格,识别A、B段旋律与节奏的差异,理解“宁静意境与军人柔情”相融合的审美特质,体会通俗军旅歌曲的独特韵味。 (二)艺术表现 以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气息的平稳控制,契合歌曲抒情风格。准确处理前倚音、切分音等节奏型,区分A段宁静舒缓与B段温情关切的演唱情绪。 (三)创意实践 小组合作,用沙锤模拟海浪声、轻柔手势表现摇动感,为歌曲设计简易伴奏与肢体辅助表演。尝试“领唱+合唱”形式演绎,在B段通过强弱变化强化情感表达。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源于生活体验的创作背景,体会水兵艰辛付出与坚守精神,认识歌曲在军旅音乐与通俗音乐发展中的意义,增强对军人的崇敬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明确歌曲各段落的旋律特点与情感差异。 2.用自然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表达宁静温情的核心情感。 (二)教学难点 1.精准把控前倚音、切分音及前十六后八节奏的稳定性,避免节奏偏差破坏歌曲意境。 2.引导变声期学生放开演唱,将对水兵的关切之情自然融入歌声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 同学们,夜晚的海边会有怎样的声音和画面?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预设:回答问题(有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很安静,还有远处的渔船灯光!) 教师:那如果海边停靠着守护祖国的战舰,夜晚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有位词人曾说“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你们觉得这描绘了什么场景? 预设:回答问题(水兵们在军舰上休息,听着海浪的声音睡觉。) 教师:说得真好!这句动人的描述就来自一首经典歌曲。(播放歌曲片段)大家听出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很温柔、很宁静,不像以前听过的激昂军歌。) 教师:这首歌就是《军港之夜》,它藏着水兵与大海的故事。想知道词曲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独特感觉的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感受军港的宁静与水兵的柔情。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歌曲,感受渔家姑娘的勤劳与坚毅。 书写板书《军港之夜》。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