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 / 湘美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本册综合 / 编号:24023171

《浪浪山小妖怪》开学第一课美学鉴赏 教案设计(表格式)2025--2026年(新教材)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日期:2025-10-04 科目:初中美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浪浪山小妖怪,美术,电影,动画,学习,中国
预览图 4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
《浪浪山小妖怪》美学鉴赏教案设计 年级 八年级 章/节 (单元) 主备人 上课时间 课题 《浪浪山小妖怪》———东方美学的动画之旅 使用班级 执教人 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理解:了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传承脉络与“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特色。掌握影片中传统建筑、壁画、雕塑及水墨画风的美术元素。理解五行五色与角色设定的文化隐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影片片段、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传统美术元素在动画中的再现与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东方美学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影像的结合价值。 学习重点 影片中的水墨画风美学、五行五色与角色隐喻、东方叙事智慧的影像表达。 学习难点 如何从视觉元素延伸到哲学层面的文化意涵,理解“留白”叙事的深层价值。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播放热门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片头,引发学生兴趣,把他们带入到课程主题。 借助影片片段和经典动画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 案例分析法: 选取影片中的典型场景(如小雷音寺、夜色村庄、五行角色),与传统艺术原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局部细节延伸到整体美学的理解。 讨论与合作学习法: 设计小组活动,如“角色五行色彩对应”,鼓励学生交流观点。通过同伴互评,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东方美学的理解。 启发引导法: 通过设问式教学,如“为什么导演要从小妖怪的视角来讲故事?”、“为什么平凡者的故事同样值得铭记?”,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与哲学的关系。 学习活动 教 学 内 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提问:“暑期大家去看电影了吗?有没有人看过《浪浪山小妖怪》?这部电影在暑期火爆出圈。今天我们的美术开学第一课,就以这部电影为切入点,一起学习其中的美术知识。” 序章引入:“在无数故事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个角落属于我们。这一次,不是为了拯救世界,而是为了让每个妖怪都有机会,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部电影讲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先看一段片头介绍,走进东方美学的动画之旅。播放《浪浪山小妖怪》片头及小妖冒险片段。 提问:“大家觉得,这些妖怪为什么看起来既陌生又熟悉?和你们平时在小说、影视剧里看到的妖怪有什么不同?” 总结:“今天,我们就跟着《浪浪山小妖怪》,一起走进这个神话与艺术融合的世界,探索其中的美术奥秘。” 二、讲授新课: 第一章节:电影制作背景 (一)电影制作介绍: 制片厂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小蝌蚪找妈妈》,到《大闹天宫》,再到《哪吒闹海》,如今的《浪浪山小妖怪》继续传承了“中国动画学派”的底蕴,深刻运用水墨风格让动画呈现独特东方韵味。 (二)故事背景参考: 《浪浪山小妖怪》在原作的基础上,继续以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为母本,在西天取经的背景下讲述了一段颇具寓言意味的奇妙旅程,给观众呈现了既新奇又熟悉的“新”神话。初始设定毫无价值的小猪妖、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蛤蟆精、满脑子都是烤鸡的话唠黄鼠狼和一只社恐不敢说话的“I人”属性猩猩妖,四个普通且无名的小妖怪在一系列弄假成真的行动中,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西游世界”。 小组讨论:“为什么导演要用小妖怪视角来讲故事?” 第二章节:古建文物解析 (一)建筑: 1、永安禅寺。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始建于金代,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建筑群。两侧墙上书写的“庄严”二字,为元代寺院住持月溪和尚所书,榜书高近四米,苍劲雄浑,气势磅礴,更显大殿气派。 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发现建于唐代的佛光寺东大殿,打破此前日本学者“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制建筑”的言论。“大佛光寺,国之瑰宝。”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佛光新村,是中国仅存的几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 3、祖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