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 诗歌分界线 古体诗 近体诗 歌 行 吟 诗经体 楚辞体 乐府体 绝句 律诗 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 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五四 唐代 诗经 楚辞 古乐府 唐诗 元曲 现代新诗 宋词 一、基础知识 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叫“长短句”、“诗余”、“填词”。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一、基础知识 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那两派? 其代表人物是谁? 1.豪放派和婉约派。 2.苏轼、辛弃疾; 柳永、李清照。 二、题解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词牌名 题目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1.写作背景 2.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中国现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词的特点 正如他洒脱的字体一样,他的诗词情调慷慨激扬,风格豪迈爽朗,大开大阖,吞云吐月,既有壮阔的奇观,又富有深广的内涵,是壮观与优美的结合。 毛泽东不愧为一代豪放的诗人。 他的作品有《沁园春 雪》《水调歌头 游泳》《卜算子 咏梅》《忆秦娥 娄山关》等。 2.作者简介 1.听朗读,正音 沁园春 百舸 峥嵘 寥廓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三、整体感知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寥廓(liáo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2.诵读全文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分组读:上片高兴、兴奋、喜悦;下片激昂、豪迈、自信。 (2)个人示范读。 (3)自由诵读。 2.朗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 (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整体感知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 (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三、整体感知 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 ...